masalu~~先說一聲 歡迎你瞧到這一篇
(排灣族話 歡迎光臨或謝謝的意思)
這次回家
本來只是想看個醫生
卻"意外地"撿到一個知性深度之旅
因為我們家媽媽說要跟隔壁社區的貴婦們一同出遊
時間很早就敲定是這星期
於是我就再臨時報個名
說是貴婦 我們還真的是勉強攀上 哈哈
於是一個人要三千三的行程就此跟上
我本來以為是大吃大喝
遊覽車上猛唱猛聊的行程
結果~~~
是個深度之旅
這次旅程讓我想到以前參加社大的那段時光
跟著裡面的大哥大姐
深入各個鄉鎮 吃好料 聽故事
曾經到花東的部落了解他們的文化 藝術創作
到嘉義茶山部落 跟他們一起生活
現在感覺 這種旅行以經離我好遠
卻在這兩天再度撿了回來
旅程裡大家各自開的車
有領隊 有解說員
三位解說員
一位是文史生態保育工作者
兩位是原住民的佼佼者
說是佼佼者真的是解說到讓人聽一天都不覺得累
第一天的行程
車城鄉後灣-風味餐-聽恆春歌謠-煮海鹽-往牡丹鄉-逛戀戀茴鄉溫泉館-民宿-吃晚餐-休息
後灣我其實沒聽過
也沒去過
雖然是南部人
但我對墾丁一點都不熟
海生館也沒去過~~~
中午時分前抵達後灣
一位為後灣文化生態努力工作的"工作室"那集合
負責人是一位女性
綽號是黑貓姐
但我忘了名字 哈哈
她先帶著我們繞了後灣一圈
她先跟我們解説她屋前的站牌
落林其實台語翻出來的
林就是以前"瓏"的意思
印象中她解釋田的單位用一瓏表示
她解說的當下我發現她有一耳是戴著助聽器的
但講話還是非常清楚 非常厲害~~~
沿路可以到到一片的咕咾石海岸
這一片海岸以前對這附近的居民來說可是非常有幫助~~~
一可幫忙他們製鹽方便
一可拿來蓋房子
在其中生存的植物是水芫花
據她說這種植物離開這環境完全無法生長
岩岸才是它的家
枯枝常被拿去作為水族箱裡的裝飾
在彎進海岸的小路上發現近手掌大的蝗蟲正在交配
領隊的朋友念昆蟲系的說這可是台灣目前最大的蝗
海岸到啦~~
風很大
不戴那種連帽衣的帽子一定都會被吹走
請看看敝人在下我的標準示範
其實吹到最後頭還有點不舒服
這邊的居民真的超厲害的~~~要耐風寒
圖片中間偏右有個像隻魚的就是目前與本人無緣的海生館
下午我們將在那附近繼續我們的行程
沿著海岸線過來咕咾石海岸後是一片美麗的貝殼灘
貝殼灘上除了少數的貝殼
多數都是死掉的珊瑚礁
真的非常美麗
"
貝殼裡有左邊的"僻"(台語音) 就是某種貝類的上蓋
像筆的筆螺
還有寶螺
黑貓姐說可能再一陣子就撿不到這些了
因為有集團又要蓋飯店啦~~
到時取代的將是人工的沙灘
她曾經抗爭過
但也被威脅過~~~所以 小蝦米還是抵擋不住大鯨魚 可惡~~
她也曾經找附近的小學校長
自願去上有關海洋教育的課程~~~
沒想到校長隨便一句化就否決了
我覺得真的好可惜
台灣的教育 什麼時候才會進步?
不過 我也要自我檢討一番
身為現在的教育者 我們對環境教育真的少之又少~~
應該說自己本身的知識也要再補強才行啊
回到海鹽跟咕咾石的關係
咕咾石中會有許多大小的坑洞
洞裡會屯積著海水
我那天才知道
(真的太孤陋寡聞)
海水不是直接撈起來才可以煉鹽出來
是必須在這大小坑洞的岩洞中經過太陽曝曬幾天之後(變成鹽鹵)
撈出來的水才可以燒出鹽來
下方兩圖就是老師親自示範燒鹽給我們看
這真的是天然的海鹽~~
之後繞到裡面的街道
現在是農作休耕期
所以稻田現在蓄滿了水
先讓土裡都吸了滿滿的水
才能繼續下一期的稻作
街上有個老的柑仔店
裡面的擺設據老師說60還30年沒變
讓我想起小時候奶奶家的附近也有一家
我常跑腿去買許多佐料類的東西
當然也是有零食啦
店是由阿公阿媽一起經營
阿媽嘴裡還咬著檳榔
一開始還被嚇到
但看店裡獎狀一堆
阿媽可是選出來的模範媽媽
阿公有著幾十年前的秤
拿出來讓大家欣賞
柑仔店前有個像灶台的東西
猜猜看是什麼
答案是冰箱
以前人都是將東西存放在裡面
還要加上稻米的不知名部位(我忘了啦~~~~)
有冰箱的效果
再來就是咕咾石與建築的關係
看照片就知道啦~~~
貝殼都還在其中說~~~
早的解說到此告一段落
我們回去去吃黑貓姐準備地道地風味餐
情人的眼淚由來我忘了~~~
但是石縫中的海藻類
取之方便但處理不易
因為要與一堆沙與細石搏鬥一番
這道跟海菜真的是很特別
青辣椒不會辣
但 味道我不是很喜歡
結束buffet之類的午餐
下午的第一個節目是聽恆春民謠
她請了兩位"耆老"級人物
其中一位還是七十歲以上
不識字也沒念書
但靠自己的恆心毅力努力學起小調
邊彈邊唱喔
而且這琴只有兩條弦
但能簡單彈出所以有的調
有點像以前的樂府
有固定的調 再套上不同的歌詞
但但但~~~歌詞全是台語
我的破爛台語只能聽懂幾成~~~唉
調裡傳情 親情愛情
或歌頌明媚風光~~~
想聽的自己來點吧~~~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aYJc1Ozk_o
之後我們到海生館的後方一片樹林中
探尋"陸蟹"的棲息地
陸蟹顧名思義就是陸地上生存的蟹
但還是得需要水
牠生存的條件是
1.一定要有淡水(指地下水)
2.要有樹林遮蔽
3.有有食物(枯葉或動物屍體)
公蟹可終生不入海
但母蟹產卵需回到大海中
陸蟹據說可活到有4或5斤
有在買菜的先生太太們
自己可以想像大小
當黑貓姐一說出這數字時
現場的媽媽們馬上驚嘆一聲
應該是很大吧
當然 牠們也是會被抓去當我們的食物
椰林附近就是陸蟹的棲息地
現在是牠們冬眠期
所以沒辦法看到
夏季時可以觀察牠們交配產卵說
但椰林被財團硬是買走開發啦~~~
所以再過兩年就見不著這塊棲息地啦
黑貓姐說
生態專家覺得這塊地可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陸蟹寶地
我們人類真的是生態殺手~~~
上圖右:我們探尋的過程 像不像台灣全記錄啊~~~
下圖:陸蟹是挖地洞生存的 據說地底道路互通 遇到危險隨時可鑽附近的洞
第一天的知性課程到此結束~~~